New Products
Engineer's Studio® Ver.6
三維積層平板、索單元動力非線性解析

●發行 2016年9月12日
FEM解析
 前言
Engineer's Studio® Ver.6新增了以下功能。
  • 增加了平板要素的三角形1次要素
  • 改善了平板要素的四角形1次要素
  • 擴張了非線性RC平板要素的引力張力軟化係數C
  • 平板要素的高次要素向低次要素變換的功能
  • 節點或要素所屬群組的編輯功能
  • 動態解析結果同時表示輸入波形
  • 增加Pushover解析事例
 平板要素新增三角形1次要素
因為以往無法利用三角形1次要素。比如將複雜形狀自動網格分割的時候,四角形1次要素和三角形1次要素的組合混在是不能實現的。這一次的升級,增加了三角形1次要素,使之成為可能。(參照圖1的Triangular Liner)。三角形1次要素為參考以下文獻[1][2]所定義的要素。
  • 文獻[1] Long Yuqiu, Xu Yin, Generalized conforming triangular membrane element with vertex rigid rotational freedoms,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, Volume 17, Issue 4, 1994, Pages 259-271.
  • 文獻[2] Soh. A., Long, Z.F. & Cen, S., 1999, A new nine DOF triangular element for analysis of thick and thin plates. Computers & Structures, 24,408-417.
 平板要素的四角形1次要素改善
四角形1次要素參考文獻[3]做了一些變更。跟以往相比,要素的性質提升,品質較以往更好,新的三角形1次要素以外,平板要素的種類還有以下:(圖1、圖2)。
 ・三角形1次要素:3節點要素、形狀關數為1次
 ・三角形2次要素:6節點要素、形狀關數為2次
 ・四角形1次要素:4節點要素、形狀關數為1次
 ・四角形2次要素:8節點要素、形狀關數為2次
▲圖1 平板要素的種類
  • 文獻[3] Soh, A., Cen, S., Long, Y. & Long, Zh., 2001, A new twelve DOF quadrilateral element for analysis of thick and thin plates. Eur. J.Mech. A/Solids, 20, 299-326.
圖3為複雜的形狀中將混在的四角形1次要素和三角形1次要素自動網格分割的例子。

▲圖2 平板要素作成的命令三種 ▲圖3 四角形和三角形的1次要素混在
自動網格分割
 非線性RC平板要素的引力張力軟化係數C的擴張
將無鐵筋混凝土用非線性平板要素作成模型的情況下可以從2個軸的方向設定引力張力軟化係數C(Cx、Cy)。與此同時,增加了無鐵筋混凝土的引力張力軟化係數Cx、Cy從破壞能源和要素寸法可以自動算出功能。並且改善了平板斷面的輸入畫面使之更加便捷(圖4)。
▲圖4 平板斷面的輸入畫面
 將平板要素的高次要素變換為低次要素的功能
選擇高次要素的網格要素(四角形2次要素、三角形2次要素)、低次要素(四角形1次要素、三角形1次要素)之間互換的命令「2次要素→1次要素」。不使用中間結點作為支點,就可以實現這兩者的變更(圖5)。

▲圖5 高次要素向低次要素變換按鍵
     
 節點和要素所屬群組的編輯功能
選擇多個節點或要素,創建【所屬群組編輯】命令進行群組變更(圖6)。
▲圖6 所屬群組的編輯
 動態解析結果與輸入波形同時顯現
動態解析的時間曆結果確認時可以調出輸入地震波形的按鍵。調出後,新的畫面會表示出「表示輸入波形」。點擊波形表格前進至下個階段,模型的變形圖和斷面力圖在這個階段可以實現同步(圖7)。
▲圖7 表示時間曆結果表示輸入波形
 新增Pushover解析實例
執行Pushover解析地震時根據保有水平耐力法檢查的事例作成。(圖8、圖9、圖10)。
幫助裡解說了「Engineer's Studio® Help|Technicalnote|Pushover解析事例」。承重變位曲線的作成方法可以參考一下。事例數據有以下三種。
 ・Pushover-Rahmen-Case1.es
 ・Pushover-Rahmen-Case2.es
 ・Pushover-Rahmen-Case3.es
▲圖8 Pushover
解析模型例
▲圖9 Pushover
解析變形圖
▲圖10 Pushover解析的承重變位關係
(Up&Coming '16 秋季號刊載)
返回
Up&Coming

FORUM8